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研究所简介  科研成果  论文专著  学术动态  教学与人才培养  招聘信息 
站内搜索:
新闻动态

李随民教授获批2025年省级自然资源...
资环所成立雄安新区生态地质研究中心
王丰翔助理研究员个人先进事迹
我所王丰翔助理研究员主持的《河北...
邀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张...
参加地球科学学院举办“地质学学科...
栾文楼教授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

资环所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资环所动态>>正文
我所王丰翔助理研究员主持的《河北省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项目顺利结项
2025-03-26 09:31  

一、项目背景

河北省地处华北克拉通腹地,地质构造复杂,铜矿资源潜力巨大。为服务国家矿产资源战略需求,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河北地质大学,于2024年正式启动《河北省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项目,旨在破解铜矿成矿机制,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

二、核心目标

探明成矿规律:通过地质调查、典型矿床解剖及多学科数据融合,揭示铜矿时空分布规律与控矿要素。

建立预测模型:构建成矿模式与综合找矿模型,圈定8-10处高潜力找矿靶区。

支撑勘查实践:为河北省铜矿资源增储与绿色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亮点

多技术融合:集成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GIS技术,创新提取致矿异常信息。

关键突破:首次系统解析太行山北段斑岩型铜矿与燕辽成矿带矽卡岩型矿床的成因联系。

成果丰硕:已建立6个典型矿床成因模型,发表8篇学术论文,圈定8处优选靶区。

四、区域地质与资源潜力

成矿带划分:聚焦华北克拉通北缘(冀东)、太行山北段及南段三大成矿带。

资源现状:全省探明铜矿38处,伴生矿21处,保有储量111万吨,亟待技术突破释放潜力。

构造控矿:深大断裂(如乌龙沟-上黄旗断裂)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为成矿关键。

五、科学价值与应用前景

本项目通过揭示燕山期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响应关系,填补了河北省铜矿系统研究的空白。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木吉村、小寺沟等大型矿床深部勘查,预计推动区域内铜资源量增长20%以上,助力河北省矿产资源保障与区域经济发展。


 

 

 

 

 

野外及项目评审现场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河北地质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编审/李随民  编辑/李樋